爱说车_滴滴专车什么车型最受欢迎(滴滴专车什么车型最受欢迎呢)

滴滴专车什么车型最受欢迎(滴滴专车什么车型最受欢迎呢)

更新时间:2023-01-12 03:44 出处:网络

11 月 16 日。滴滴出行举办了一场「滴滴开放日」。活动现场滴滴发布了 D1。一款面向出行市场的定制版车型。

实车亮相之后全场都躁动了。这款车有多受欢迎呢?

发布会现场我发了很多条关于 D1 的微博。每一条微博底下都有大量的网友在问这个车有没有 to C 的打算。还有网友想立马下定。

一辆颜值爆表。从需求角度出发打造的车。就是这么受欢迎。

回到办公室。我和同事感叹。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做呢?

讨论之后我们达成了共识:这事儿只有滴滴能弄。

思考了一天之后。我发现 D1 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也补齐了滴滴出行在出行市场整个闭环生态版图的最后一块。

这辆车不仅会重塑出行市场。也会对新能源车市场产生猛烈的冲击。

按照滴滴的规划。在 2025 年将会有 100 万辆 D1 投入出行市场。这意味着 D1 的年均产量将达到 20 万辆。 根据我们的消息。明年 D1 的规划出货量是 6 位数。

现在我们回到发布会的内容。从车看起。

承上·符合出行市场需求的 D1

D1 是滴滴出行和比亚迪联合打造的一款面向出行市场的纯电 MPV。

从由滴滴出行来发布这款车可以看出。在这场合作里滴滴的角色是定义这款车。而比亚迪则是代工者。

那么问题来了。滴滴为什么要自己定义一款车?

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

提升用户体验;革新出行行业。

在 D1 上我们看到了滴滴对过去 9 年运营的总结。

外观

在发布会上。滴滴对这辆车的定义是 A 级 MPV 车型。实现了 A 级车的尺寸。B 级车的轴距。C 级车的空间和 MPV 上下车的方便。

对于每天需要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网约车来说。车身尺寸小巧一点是每个司机的愿望。

D1 的车身尺寸为 4390 * 1850 * 1650 mm。轴距 2800 mm。

从外观来看。D1 的车长比现在满大街跑的网约车丰田卡罗拉短了整整 23 cm。但是轴距却长了 10 cm。

至于后排空间嘛。我也帮大家试了。传统的几拳几指测量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这辆车了。以我 174 cm 的身高来看。腿部至少有小一臂的空间。

至于后备箱的空间。即使有去机场。高铁站的用户。只要你不是居家搬迁。基本上都可以满足。

除此之外滴滴还将右侧车门改为电动侧滑门。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侧滑门的开启方式可以带来更大的出口。方便乘客上下车。电滑门也可以给乘客带来更好的乘坐体验。

另一方面。根据滴滴统计的数据。目前网约车中的事故里。有 30% 是因为下车时候开车门导致的。侧滑门的设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没人用呢?

贵。

首先侧滑门成本已经比传统的车门贵了。再加上电动开启。防夹的装置。在成本上会比普通车型贵出一大截。

但是面向个人市场的车型。后排并没有高频的上下车需求。10-15 万车型很难为这个「小众」的需求。提供这么「奢侈」的配置。

但是在 D1 上这个配置显得尤为有性价比。

虽然有性价比。但是滴滴也是有选择的。毕竟走量的车型 BOM 成本一毛一分都要扣。更何况这么个「大件」。

所以滴滴只在乘客高频上下车的右侧设置了电动开启的侧滑门。在出行市场使用需求几乎为零的左侧车门。滴滴则选择常规车门。

出于市场需求。最终 D1 有了现在这个极其罕见的开门形态。

内饰

上文已经提到了。最常用的后排。空间十分巨大。但是光空间大是不够。座椅也得足够舒服。而 D1 的座椅不仅是我在这个级别坐过最舒服的。也是坐垫长度最长。对大腿前段支撑最好的。

当然。当我在微博上提出这个观点之后。也有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示网约车面对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且复杂。足够长的坐垫虽然可给成年男性带来很好的乘坐体验。但是对于小个子人士和未成年人并不友好。

关于这个观点。虽然不能完全苟同。但也不无道理。不过我相信以滴滴收集的数据量以及他们提出的「18 个月迭代一版」的态度。即使有问题。也能被快速优化。

为了满足后排乘客更多的需求。滴滴还在后排增加了座椅加热。设置了杯架。USB 充电口。可调节空调的屏幕等等。

除了对用户的关怀以外。滴滴还想到了驾驶员的需求。

在发布会上。滴滴的开发团队表示。在他们亲自当司机跑了几天快车之后发现:现在的座椅对于驾驶员来说太不舒服。以至于坐不了几个小时已经腰酸背痛得厉害。

所以。在 D1 车型上。滴滴为司机师傅专门定制了司机专属座椅。这也是车里最贵的椅子。同时标配了 4 项的电动腰托。 而在常规车型中。这项配置基本只在行政级车型上才搭载。

而我实际坐过之后。主驾驶位舒服到以至于我想主动当司机。

所以。作为一名 D1 的司机。也是非常幸福的。

当然。这还不够。

回想起日常我们打车时。几乎每个司机面前都会至少放置 2 台手机。更有甚至。会像下面这张图。

这就是目前出行市场的现状。

倒也不是想说现在的车机有多垃圾。而是现在的车机没有一个可以满足滴滴司机需求的。所以不得不在车里加上无数多的手机支架。

现在滴滴将这些功能完全整合到了车机系统中。并且增加了一个专属的按键。让司机师傅。在双手不离开方向盘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接单等操作。

这个功能的价值我想不必过多赘述了吧。提升了便利性的同时。让驾驶更加安全。

发布会之后。滴滴的朋友找到我想让我提一些建议。看完实车的我满脑子都是「舒服」二字。想了半天也只挑出了「硬塑料太多」。「屏幕质感一般」等问题。但是对于出行市场而言。这真的不是缺点。

内饰硬塑料对于出行市场而言。感知真的太弱了。毕竟这只是一个满足你 A 点到 B 点需求的车。把有限的 BOM 成本。花到电滑门。座椅这些大幅提高舒适性的配置上才是关键。

续航

至于这辆车的续航。官方并没有公开宣布。毕竟这个车轮不到你开。这不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

但是。看到评论区里这么多想买来家用的朋友。我也在现场替你们问了一下。D1 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NEDC 续航418 km。 数据上不扎眼。但也不需要扎眼。

滴滴手握如此大量的出行数据。测算出一个需求和成本平衡的方案没有任何难度。

而且滴滴很细腻的地方在于。对续航的显示做了「手脚」。

还记得我在上文提到的定制版车机吗?

基于车机和车辆 ECU 打通的数据。滴滴表示:

「运用智能大数据和 AI 技术。通过对我们全部司机所处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路况。不同的驾驶习惯。来分析统计的数据。推送到的每一辆车的车机上的时候。他看到的(续航)数据就无限接近真实」。

同时。滴滴还可以根据车辆的剩余电量智能派单。因为电动爹续航拉胯导致的拒单也就此根除。

草草介绍了小 2000 字。你以为滴滴的细腻到这就结束了?

其他亮点

为了照顾篇幅。毕竟后面我们还要聊聊这款车要如何颠覆出行市场。所以剩下几个亮点。点到为止。不过多展开了。

搭载 AEB。ACC

同级别唯一。

仪表台上的彩虹

可以根据周围快车的的情况。在 6 种颜色中。非常智能地显示一种。并在滴滴 APP 中标注出来。这样在很多人一起打车的时候。你可以在车辆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就根据灯光判断出是不是你的车。远比看车牌来得方便得多。

手机 App 可控制车辆

当你叫 D1 之后。可以在滴滴 App 上对车内的空调。座椅加热进行控制。提前设置到你想要的温度状态。不需要和司机扯皮到底开不开空调。在 D1 上主动权交到了乘客手里。

司机的公文包

滴滴调研之后发现。很多滴滴司机都会带一个包。包里放着 1 L 左右的水。创可贴。中暑药等等。现在滴滴在 D1 上设置了一个专属的位置。满足司机放包的需求。

……

回到文章开头我问同事的问题: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做呢?

因为车企不了解需求。也没有这个需求。所以这事儿只有滴滴能弄。

启下·滴滴的宏图伟志

虽然滴滴在配置上已经有了一些取舍。但是为了满足更好的用户体验。据我们所知。这辆车的成本还是比同级别网约车高了不少。

那么问题来了。贵了之后谁买呢?

在发布会上。滴滴创始人程维宣布:「D1 是第一台不是按照整车付费。而是按照公里付费的汽车」。

为了方便理解。他还举了两个例子。就像充话费送手机。也像电网服务。一度电多少钱。付费就好了。不用每个人都买一个发电机。

所以关于 D1。有极大的可能是由滴滴来购买。司机直接租赁。按行驶里程付费。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滴滴司机的准入门槛。

不过如果既要走量。又由滴滴来购买。对滴滴而言资金方面会有巨大的压力。由于滴滴也还没有公布运营方案的细节。这一点我们等到 D1 正式上市之后。再深入讨论。

当然。就后座的两块屏幕通过投放广告就已经可以为滴滴带来非常不错的收益了。

这里我更想和大家聊聊 D1 对于滴滴而言的价值。

在发布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表示。虽然从 2012 年刚开始做的时候。到现在 2020 年。滴滴已经把应答率和平均等候时间分别从 65% 和 6 分钟。提升到了 95% 和 3 分钟。

叫车的体验更好了。有了 D1 之后乘车体验也更好了。

但是继续往下走。程维发现「不断上涨的私家车数量和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矛盾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出行很难在根本上面变得更加美好。

滴滴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单车的使用率。

这是滴滴对未来 10 年的规划。

可以看出滴滴将未来 10 年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布定制版车型。第二个阶段实现自动驾驶。第三个阶段实现去掉驾驶舱的完全自动驾驶。

在这个过程中滴滴正在一步一步降低对司机的依赖。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驾驶。

目前研发纯自动驾驶的出行公司很多。研发自动驾驶的车企也很多。但是相比滴滴它们都不具备的是车队的体量。

在 D1 的风挡上方。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颗单目摄像头和一颗行车记录仪摄像头。虽然滴滴没有对外公布。但是我们相信这两颗摄像头除了满足 ACC。AEB 和行车记录仪功能以外。还会用来采集道路数据。用于自动驾驶研发。

这盘棋。滴滴 2016 年就开下了。

2016 年滴滴正式成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致力于打造 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2019 年 8 月。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至此。滴滴的宏图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对于自动驾驶研发而言。除了需要有足够强大的算法以外。还需有足够的数据反哺研发。遇到的场景越多。越复杂。越是利好自动驾驶的研发。

想象一下。只做自动驾驶的公司。每天通过几十辆路测车跑数据。和滴滴每天几十万辆车在路上跑数据。最后的差距一定会越来越大。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滴滴 D1 只是一款满足出行市场用户需求的车吗?

问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