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车_本田火花塞型号对照表(本田火花塞型号对照表图片)

本田火花塞型号对照表(本田火花塞型号对照表图片)

更新时间:2022-11-01 13:23 出处:网络

BBA的车子是更加“高贵”的。发动机点火系统更加复杂。火花塞的消耗也会更快。就和超跑技术更加先进。要加98号甚至是101号汽油一样的。

火花塞材质不同。寿命就会不同

首先。部分的奔驰。宝马。奥迪的车型建议2万km换个火花塞。是因为原厂用的火花塞材质比较差。没想到吧?

比如说:奔驰的C级。E级。原厂用的都是铱金火花塞。而本田绝大多数车型原厂火花塞都是铱铂金的。

以前我们视频做过的。《火花塞多久换一次》里面说的:铱金火花塞寿命大概就是个8万km。铱铂金火花塞10万km。更好一点的。

不同车子火花塞工作方式不一样

铱金火花塞寿命明明就有8万km。为什么有些BBA的车子还是建议2万km就换呢?相差4倍。对吧?

涡轮增压发动机。火花塞损耗更快

其中有个原因。BBA都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本田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火花塞的损耗的确要更快。

李佰奇等人在《2013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发表了篇论文。《小型涡轮增压汽油机火花塞匹配设计研究》。

上面说:涡轮增压发动机伴随着进气压力的提高。与同排量自然吸气的发动机相比。缸内的热负荷及机械负荷是明显加剧的。

这对火花塞来讲。需要承受更大的热冲击。更高的电压。更强的机械冲击以及更强的腐蚀性。就会导致寿命急速下降。

拿点火电压来讲。宝马的B48TU发动机。点火电压已经提高到了42kV了;而本田的L15B2发动机。点火电压只有20到30kV。

更高的电压就意味着更多的损耗。好比:一顿快餐15块差不多了。对不对?非要吃个肯德基。钱花得当然就是更快。

发动机一次做工多次点火。火花塞损耗快

即使同为涡轮增压发动机好了。BBA由于点火系统更加地复杂。也会导致火花塞的损耗比本田的涡轮机更快。

比如说:奔驰的M274。M270。M276等等发动机用了个叫做“快速多重放电点火技术”(MSI)。

这个技术简单讲就是:在一个做工循环中。一次喷油。火花塞最多可以「啪啪啪啪啪」点5次。目的就是让燃烧可以更加地充分。

宝马的B48等等发动机也是采用了类似的连续点火系统。1次喷油「噗呲」。可以点火3到8次「啪啪啪啪啪啪」。

就是因为这个东西。成倍增加的点火频率就会导致BBA的发动机2万km就差不多。换个新的算了。

就好比:1箱牛奶24瓶。本来说好每天喝1瓶的。可以喝个大半个月。结果嘴馋。每天是2瓶2瓶倒在一个杯子里在那边喝的。

一个多礼拜「咦」没了嘛?这个牛奶怎么那么不耐喝。明明买了24瓶。反正就是要买新牛奶了。没了。

有的厂家保养手册火花塞更换周期错

有的朋友会说了:“我的车子比本田还要厉害了。我16万km换火花塞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保养手册写错了。

凯迪拉克ATS-L。SRX等保养手册上写的都是16万km更换火花塞。实际上。6万km就是建议要换的。

目前最长寿的钌金火花塞使用寿命也就是15万km。基本上是没有16万km的这种火花塞的。而且美版同款车型。火花塞的更换里程也就是9.6万km。

再比如说:北京现代名图。朗动的保养手册上。也写的16万km更换火花塞。而且原厂火花塞材质是铱金。理论上来说。也是不能用到16万km的。

其他车子。如果你觉得保养手册上的更换周期特别长。查一下火花塞型号看一下。保养手册也不一定是全都对。

BBA建议2万km换火花塞配合发动机

所以。总得来讲。奔驰。宝马。奥迪建议2万km就更换火花塞。不是厂家想要坑消费者的钱。要坑钱也不在小头上坑。真的就是为了配合发动机技术。

像奔驰的M274发动机之前都要求2万km换火花塞。后面技术升级一下了。现在官方改成4万km更换了。你看。还往上面加一加。

换更好的火花塞。真的能提升动力吗

换火花塞的时候。有的朋友说:“换更好的火花塞。不但能够增加寿命。还能提升动力。”是真还是假?好。所谓的“好”有多好呢?

火花塞除了认牌子。其实更重要的是型号。热值等等这种参数。去哪里查这种东西?自己买的话到底怎么买嘛?

去4S店换火花塞。贵都不说了。排队排了2个小时。换换5分钟。什么?换换5分钟。排队2小时?网上能不能买来自己动手换?

一开始听起来。换火花塞是不是伤筋动骨?发动机要拆开来了?后面去弄了弄发现。「哎呀」和换电灯泡难度差了不太多的。拍成视频了。

关键词:火花塞

想看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火花塞」就可以了。看完了说不定都笑出来。自己真的就能换。不难。

每天都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选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参考文献

[1] 李佰奇。李仕成。陈卫方。龙永生。樊玉红。黄凤琴.小型涡轮增压汽油机火花塞匹配设计研究[C].2013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